在体育媒体界,向来以犀利直言著称的ESPN名嘴斯蒂芬·A-史密斯(Stephen A. Smith),近日再度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,在一档广播节目中,他谈及与湖人队超级球星勒布朗·詹姆斯之间可能存在的“紧张关系”,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声称:“即便真的跟詹姆斯打起来,我也不担心——我的保镖很厉害,而且ESPN随时会保护我。”这番话迅速引爆社交媒体,成为体育圈热议的焦点。
这场风波起源于史密斯在个人播客《The Stephen A. Smith Show》中的一段即兴发言,当时,他正与听众讨论NBA球员与媒体之间日益复杂的关系,特别是像詹姆斯这样兼具球员、企业家与媒体老板多重身份的超级巨星所带来的影响,史密斯指出,詹姆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,更是一位精明的商业人物,他旗下的SpringHill公司以及媒体业务正在重塑体育叙事的方式。
“勒布朗是历史上最聪明的运动员之一,”史密斯说道,“但他也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,我们媒体人必须直言不讳,哪怕可能触怒他。”随后,他话锋一转,半带调侃地补充道:“说真的,如果我因为某些评论惹恼了他,甚至发展到要动手的地步——虽然这几乎不可能——但我可不会退缩,我的保镖团队非常专业,很厉害,更何况,ESPN作为我的后盾,随时会保护我。”
尽管史密斯是以幽默的口吻表达,但这句话迅速被剪辑传播,在Twitter、Instagram等平台掀起讨论热潮,许多球迷批评他“哗众取宠”、“蹭热度”,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史密斯一贯的娱乐化风格,旨在吸引听众注意力,这番话也引发了关于媒体人与运动员之间界限、以及体育媒体伦理的更深层次讨论。
媒体与巨星:一场不对等的博弈?
勒布朗·詹姆斯与斯蒂芬·A-史密斯的关系,历来是体育媒体研究的典型案例,史密斯需要詹姆斯的新闻流量来维持节目热度;詹姆斯也需要史密斯这样的主流媒体人为其造势,但同时也会警惕任何负面评论,这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关系,在现代体育传媒中愈发常见。
詹姆斯作为联盟头牌,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球场,他通过自己的平台Uninterrupted发声,甚至直接投资成为波士顿红袜队的小股东、以及SpringHill公司的创始人,这意味着,他不再只是媒体内容的“客体”,而是成为了媒体生态的参与者乃至竞争者,正如史密斯在节目中所暗示的:“当你在批评勒布朗时,你实际上也在批评一个可能未来会成为你老板的人。”
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变,使得传统体育媒体人如史密斯,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,他们既要以客观批判赢得公信力,又要避免与巨星及其团队关系破裂,史密斯的“玩笑”背后,或许正折射出这种焦虑:如果真的与詹姆斯发生冲突,媒体人究竟能否得到 institutional 的支持?
ESPN的“保护承诺”:现实还是幻想?
史密斯声称“ESPN随时会保护我”,这句话也值得深究,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媒体之一,ESPN确实有资源为旗下 talent 提供支持,包括法律协助、公关危机处理等,但这是否意味着ESPN会无条件为每一位言论争议的主持人兜底?
历史上有过先例,2017年,另一位ESPN主持人杰梅尔·希尔(Jemele Hill)因公开批评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而陷入风波,ESPN最初试图保持距离,但在舆论压力下最终表态支持希尔,希尔仍在不久后离开了ESPN,这说明,媒体的“保护”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与公关权衡。
史密斯是ESPN的王牌主持人之一,其节目每年为ESPN带来巨额广告收入,从商业逻辑而言,ESPN确有动机维护他,但另一方面,勒布朗·詹姆斯也是ESPN的重要合作伙伴,双方在节目制作、纪录片播出等方面有多项合作,如果史密斯与詹姆斯的矛盾真的激化,ESPN是否会陷入两难?史密斯的自信,或许更多是一种表演人格的展现,而非基于现实的判断。
“保镖很厉害”:一场虚构的武力炫耀?
史密斯在发言中特意提到“我的保镖很厉害”,这显然是在刻意强化戏剧效果,现实中,史密斯确实有私人安保团队,但这更多是名人出于安全考虑的标配,而非为了“与NBA巨星打架”做准备。
值得一提的是,职业运动员与媒体人之间的物理冲突极为罕见,NBA联盟对球员行为有严格规范,詹姆斯作为联盟门面,更不可能公开与媒体人动手,史密斯的言论,因此被广泛视为一种“口头擂台赛”——通过夸张的假设性场景,来强化自己“不畏强权”的媒体人形象。
但这种表述也招来批评,部分舆论认为,史密斯将“暴力”作为话题素材,无形中淡化了媒体人应有的专业性与严肃性,体育媒体应当聚焦于比赛分析、球员表现与行业洞察,而非虚构冲突来博取点击。
詹姆斯团队的沉默与粉丝的愤怒
截至目前,勒布朗·詹姆斯及其团队未对史密斯的言论作出回应,詹姆斯一向擅长避免卷入无谓的口水战,而是通过赛场表现或商业动作来传递信息,他的沉默,或许是对史密斯言论最好的“降温处理”。
但詹姆斯的粉丝可没这么冷静,在社交媒体上,许多球迷批评史密斯“戏太多”、“为了流量不择手段”,用户@KingJamesFan4Life 写道:“史密斯每年都要蹭勒布朗的热度,这次居然幻想打起来?可笑!”也有球迷指出,史密斯曾多次高度赞扬詹姆斯,如今又用这种言论炒作,显得缺乏一致性。
支持史密斯的声音也存在,有人认为,体育媒体需要这种敢于“挑战巨头”的声音,否则只会沦为球星公关的传声筒,用户@MediaCritic 表示:“史密斯也许方式夸张,但他点出了一个真问题:当运动员变成媒体老板,批评与利益之间的界限该如何界定?”
体育媒体的未来:娱乐化与伦理的平衡
这场风波背后,折射出体育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,传统上,媒体被视为“第四权力”,应当独立、客观地监督体育产业,但随着球星权力的扩张、媒体平台的碎片化,以及观众对娱乐化内容的需求增长,体育媒体越来越难以保持原有的中立姿态。
史密斯本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,他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源于将体育评论与娱乐表演结合,创造了一种高度个人化、情绪化的叙事风格,这种风格能够吸引大量观众,但也常常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。
体育媒体可能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:是继续追求严肃的行业监督,还是彻底拥抱娱乐化?是成为球星权力的制衡者,还是与其共谋?史密斯与詹姆斯之间的这场“虚构冲突”,或许正是这种身份焦虑的缩影。
无论是否只是一场表演,斯蒂芬·A-史密斯的言论已经成功吸引了公众注意力,而勒布朗·詹姆斯则以一贯的沉默,展现了超级巨星对舆论场的掌控力,这场风波没有真正的输赢,但它再次提醒我们:体育不再只是赛场上的竞争,更是媒体、资本与影响力交织的复杂游戏。
而作为观众,我们或许也该反思:我们想要的体育媒体,究竟是严肃的行业观察者,还是娱乐至上的表演者?答案,可能决定了下一代体育叙事的模样。
发表评论